地址:中國· 洛陽市洛龍區(qū)開元大道56號
郵編:471023
電話:0379-63219363、63255188
傳真:0379-63255188
郵箱:lysghy@sina.com
微信號:lysghy
緬甸金鳳凰中文報報道我院專家組援緬奔赴
近日,緬甸街巷出現幾道來自中國的“橙色身影”——中國洛陽規(guī)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抗震救災專家組。面對緬甸突發(fā)災情,我院專家組趕赴緬甸,承擔起房屋安全檢測與加固設計的重任。這亦是緬甸災后迎來的首支專業(yè)房屋檢測力量。
一、專業(yè)領航,責任先行
災情不等人,安全是底線。專家組集結了我院建筑結構領域的權威專家,他們是一級注冊建筑師張松杰、一級結構工程師宋勇、注冊土木工程師周小強、咨詢工程師程義偉和建筑設計專業(yè)工程師朱經天。專家組從接到任務到整裝出發(fā)僅用48小時,4月14日抵達緬甸,連夜制定方案,次日便分赴內比都、曼德勒兩線作戰(zhàn)。
這支隊伍以技術為筆、以擔當為墨,在異國土地上書寫了中緬情誼的新篇章。
赴緬專家組
二、精準施策,守護民生
在高溫與余震交織的險境中,專家組以民生為本,以文脈為重,以公建為先,開展專業(yè)化安全檢測,截至目前共檢測內比都市政大樓、曼德勒孔教學院、金多堰寺等五所學校,四座寺廟,兩個工廠,兩座商場和一百二十余棟民房。
緬甸首都內比都政府辦公大樓
緬甸孔教學院
緬甸金多堰大禮堂
緬甸內比都公立醫(yī)院
緬甸獨立紀念碑
地震過后,大量房屋淪為危房,貿然入住存在極高的安全風險。為盡快完成“評估地震對建筑物可用性的影響、制定快速恢復使用方案及修復加固建議”等工作,每個成員日均步行超15公里。高強度作業(yè)下,設備箱成為臨時辦公臺,汗水浸透的圖紙上寫滿緬文注釋——這是“中國標準”與“緬甸需求”交融的印記。中國專家跪地檢測梁柱的身影,是對專業(yè)的嚴謹,對情誼的守護,更是對安全的敬重。
此次行動不僅填補了緬甸災后專業(yè)評估的空白,更搭建起中緬技術協(xié)作的橋梁。
這支專家隊伍,以專業(yè)踐行責任,以擔當傳遞大愛,在伊洛瓦底江畔豎起了一座無形的豐碑。他們的足跡,是中緬友誼的生動注腳;他們的行動,為國際援助寫下“中國范式”的鏗鏘答卷。
他們以奉獻之筆在瀾湄流域書寫現代版“胞波情誼”,用技術密鑰開啟國際援助的東方范式,讓河洛工匠精神在異國土地上綻放出跨越國界的人文光輝。
洛陽市規(guī)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
All rights reserved.Copyright ? 2009 洛陽市規(guī)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
地址:中國· 洛陽市洛龍區(qū)開元大道56號 郵編:471023 豫ICP備11017757號
豫公網安備41031102000764
電話:0379-63219363、63255188 傳真:0379-63255188 郵箱:lysghy@sina.com 微信號:lysghy